12月2日晚7点,国际必威第三届“经世者”专业技能挑战赛第三站比赛在图书馆报告厅正式上演,16支队伍强强对阵,角逐决赛八强。经贸学院经济系魏作磊老师、张志强老师,国贸系许陈生老师、李未无老师,保险系展凯老师和金融系蔡伟宏老师担任了本次大赛的评委。经贸公司党委副书记康为茂,团委书记刘郎等嘉宾出席了本次比赛。
据学习部负责人介绍,本站比赛将会有8支队伍凭借五分钟的现场展示和两分钟的现场答辩获得晋级B8决赛的资格。
在本站比赛中,参赛队伍们在读书心得展示环节中充分体现了良好的专业素养和对经典文献的解读能力。选手们以读书报告会、专家访谈、实例论辩等丰富形式再现文献精华,并且对经典文献理论进行深入思考。其中,有部分队伍分别就“中小企业放款难”、“高中毕业择校“、“老员工考证背后的原因”等现实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其中,编号为B4的Heptathlon队展示贝克尔所著的《观察生活的经济方式》的读书心得,社会歧视、家庭关系和社会犯罪等常见社会问题在贝克尔一文中都蕴含了理性人假设、边际效用递减、效益最大化等深刻的经济学原理。该队伍在被评委们问及为何选择此书时,选手们回答,此书趣味新颖、观点深刻,展现了经济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一反“经济学枯燥无用”的论调。
队伍精彩展示
答辩环节更是精彩不断,老师一针见血地点出精辟问题,激起队伍的各选手发散性思维,选手们的潜能在答辩中不断被激发。参赛队伍多以多人答辩的形式应对现场评委的难题。魏作磊老师向其中一队伍提出“分工效应导致的“斯密困境”应如何应对(亚当·斯密《国富论》)”这一难题,并由此建议治学及研究应该关注理论的发展性和完整性。
答辩环节迸发思想火光
16支参赛队伍全部展示完毕之后,经贸学院经济系主任魏作磊老师对本站比赛做出点评。他肯定了本站比赛必能掀起学院阅读经典经济学文献的热潮,并希望同学们在大学四年能够求真治学,能在与大师、智者对话中领悟真知,体会思考的“边际递增”的乐趣。同时,他也提醒同学们在阅读经典文献中应注重理论的关联性,以点带面全面理解各流派各领域的丰富内涵。
魏作磊老师点评
最后,张志强老师宣布晋级名单,8支队伍顺利晋级,将参与12月9号在B8学术报告厅进行的第四站冠军角逐。
附:晋级队伍名单
B4 Heptathlon
A3 E-thinkers
A8 Sunrise
A4 破冰者
B6 Sieger
B8 Forever and ever
B3 Innovator
B5 Flame
第三站的经典文献推荐
1.亚当.斯密:《国富论》第一篇“论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并论劳动生产物生产物自然而然地分配给人民的顺序”,郭大力、王亚南译,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第5-19页。
2.雷德福德:《战俘营的经济组织》。
3.乔治.阿克洛夫:《“柠檬”市场:质量不确定性与市场机制》。(George A. Akerlof:The Market for“Lemons”: Quality Uncertainty and the Market Mechanism.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70)
4.曼昆:《小菜单成本与大周期经济:一个垄断的宏观经济模型》。(Mankiw, N.G., Small menu costs and large business cycles: A macroeconomic model of monopoly,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85,529-538.)
5.巴罗:《政府债券是净财富吗?》(Robert J. Barro:“Are Government Bonds Net Wealth?”,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82:1095-117, 1974.
6.科斯:《企业的性质》与《社会成本问题》。
7.阿伦.杨格:《报酬递增与经济进步》。
8.加里.贝克尔:《观察生活的经济方式》。(The Economic Way of Looking at Behavior. Gary S. Becker.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 101, No. 3. (Jun., 1993), pp. 385-409)
9.弗里德曼:《实证经济学方法论》。
10.林毅夫:《经济发展与转型:思潮、战略与自生能力》(2007马歇尔讲座内容),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
11.加勒特·哈丁:《公共悲剧》。(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 Garrett Hardin (1968)"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 Garrett Hardin, Science, 162(1968):1243-1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