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下午,由人事处主办,经贸学院承办的著名教授论坛第九十二讲在南校区八角楼报告厅开讲。此次讲座主题为“次贷危机后信用衍生品创新前景”,由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张宗成主讲,经贸学院副经理易行健主持。公司副董事长石佑启、人事处副处长谢文新出席了本次讲座,经贸学院及其他院系师生前来聆听学习。
次贷危机面面观
讲座开始前,石佑启向张宗成赠送了纪念品。
石佑启代表公司赠送礼物(图/麦勇洪)
讲座开始,张宗成首先简要介绍了次贷风险转移过程及其所用到的信用衍生品。他指出,该分为四个步骤,即资产证券化剥离风险,房屋抵押贷款证券(MBS)向债务抵押凭证(CDO)转型,诞生合成型CDO,进行对冲基金杠杆交易。涉及到的衍生品有资产支持证券、房屋抵押贷款证券、抵押债务权益、信用违约互换、信用价差期权等。
张宗成介绍次贷风险转移过程(图/麦勇洪)
美国次贷危机从2007年2月就已逐步显现,而中国政府到2008年9月才开始采取措施,张宗成认为,中国金融界对危机的嗅觉不够灵敏,金融学和金融工程学的接班人的担子任重而道远。
信用衍生品:创新发展其路漫漫
信用衍生品创新存在的问题和前景,简而言之,就是“金融衍生品向哪些方面发展,发展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信用衍生品市场的出现确实扩展了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但收益的提高却往往隐藏着危险。张宗成分点详述了“为什么以可疑或不良资产为基础的信用衍生品规模如此之大?而信用衍生品又是如何在次贷危机中放大风险?当前复杂的金融结构性产品为什么在评估时易出现偏差”这三个问题,细谈了信用衍生品在创新中存在的基础资产质量低下、信用产品过度衍生、定价失误监管失控的问题。
讲座现场(图/麦勇洪)
在引用银监会副主席蒋定之关于美国金融危机的九个警示之后,张宗成从信用衍生品创造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市场体系建设和监管机制三个方面,分析了信用衍生品的发展前景。在谈到资产池的设计时,张宗成强调其核心是忠于“风险”的定义,提高资产平均质量和多样性,改进对资产池的设计可以从根本上控制风险。
在现场提问环节中,有同学问到我国的证监会、银监会应如何对金融机构进行有效监管,张宗成指出解决问题的根本在于信息披露,应坚持信息真实性、及时性、广泛性原则,切断信用评级机构与被评机构之间的利益关系。
“经历了次贷危机,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地位是否稳固?”张宗成认为,通过次贷危机,国际金融秩序得到了改善,各国对美元的警惕提升,储蓄更加多元化。他提倡实现区域货币一体化,各洲之间互相储备,一种货币贬值,而其他货币升值从而提升风险防范能力,美元的中心地位也会被削弱。次贷危机“危”中有“机”,“机”大于“危”。
讲座结束后,经贸学院大四的马同学,他表示本次讲座为他的就业带来了新的启发,加深了他对金融市场的认识,对他选择行业有指导作用。(从校新闻网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