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原文转载】国际环境新形势与中国对外开放新路径——中国与开放型的世界经济论坛纪要
发布:2016-12-12 10:32 来源:必威中国社会科学网 点击数:

     徐坡岭教授用规范化模型讨论了公共支出的性质,进行了长期经济增长的经验分析。他认为全球化条件下长期经济增长,要素流动与特定要素聚集,开放条件下经济增长的需求分析和供给分析归根到底都是要素供给分析。并以俄罗斯为例说明公共支出性能决定了特定要素是什么并如何推动经济增长。

刘合光专家通过对农业发展前沿,战略态势辨析,战略目标定位以及战略对策谋划四个方面阐述了中国农业发展走向全球的战略思考。对外直接投资加速增长以及投资地区、方式和产业日益广泛和多样化直接促进了农业的多样化发展。然而我国农业也面临着资金短缺、国际人才匮乏,国内融资政策不匹配、扶持政策不皮套、基础设施供给不到位、社会环境不稳定、劳工政策不便利、边境政策不宽松等等一系列问题与挑战。事实证明中国已经具备在全球范围内筹划农业发展的国家实力,当前中国农业发展走向全球仍然拥有巨大发展空间。另外,中国农业企业成长迅速,农业技术发展成熟,造就了我国农业走向全球的深厚内功。所以,要推动我国农业走向世界,需加强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与支持,布局全球农业产业链条,引导和支持农业企业向加工、物流、仓储码头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以及研发等科技含量较高的关键领域倾斜,提升对外投资层次,不断优化对外农业投资。

     宋薇教授通过对高铁外交进行实际案例分析,把高铁外交分为机遇和挑战。机遇包括“带动效应”、“外溢效应”和“规模效应”三种,“带动效应”指一个国家高铁修建成功带动其他国家的参与兴趣,“外溢效应”指技术进步所带来的产业链的完善、管理水平的提高,“规模效应”指“一定的旅客规模,一定的车次,一定的旅客收入水平”是高铁盈利的前提。另外,宋教授认为施工企业的盈利风险、政策性银行贷款回收风险、东道国运营与债务可持续性风险,是海外高铁项目面临的主要风险。面对这些风险,她提出,首先中国企业要完善风险评估,特别是地缘政治、宗教信仰、民俗禁忌、社情民意、舆论导向和文化冲突等软性环境的评估,其次还要创新项目融资方式,进行联合融资,最后针对风险提出特许经营模式,通过三步减少高铁外交所面临的风险。

   陈万灵教授通过对国际投资带动产业转移的简单历史回顾,分析了国际投资及专业转移的现状与趋势。他认为90年代以来的国际产业转移有如下新特征:国际产业转移的规模不断扩大,国际产业转移主体多元化和双向转移趋势更明显,同时层级更高,新型产业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新焦点;国际产业转移模式出现了产业链整体转移的趋势,逐渐表现为国际产品内分工的调整和转移;新兴经济体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新目标,中国成为国际产业转移地的新重点;金融危机后,信息和自动化智能技术的提升,制造业综合成本产生变化,跨国公司制造业生产呈现向发达国家加速回流的趋势。

     潘峰教授表达了在海洋强国背景下对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展望,她认为,21世纪是扩大开发海洋资源,扩大海洋产业、发展海洋的新时代。我们国家一直是一个陆上大国,现在要向陆海兼备大国迈进。为实现国家经济快速增长,“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需不断推进。产能输出是一个自己国家的经济和沿线国家的利益相结合,这是一个有效途径,是我们国家从一个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迈进的重要举措。

与会者合影  陈哲 康宇/摄

原文链接:http://news.cssn.cn/zx/bwyc/201612/t20161207_3305547.shtml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公司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小谷围广州大学城betway必威西汉姆联官网(南校区)

邮编:510006 联系电话:020-39328096

传真:020-39328592 电子邮箱:gpjmxy@gdufs.edu.cn

版权所有:必威(betway·西汉姆联)官方网站-Ultra Platform

©2022 GDUFS | 粤ICP备06106464号